思思久久免费视频|午夜成人性爱视频|无码高清东京热成人91白丝网站|东京热最新地址99|手机看片AV短片|伊人在线综合视频|美美女一级黄片免费视频|本田岬无码破解版|亚洲精品巨爆乳无码|日本加勒比不卡久久

垂直電商

10月31日晚8點,雙11第一波售賣開啟,天貓1小時內102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;京東從10月31日晚8點至11月1日24時,累計售出商品超5.5億件。

阿里和京東的數(shù)據(jù)并不意外,另一邊“默默無聞”的唯品會在開售1小時內,運動服飾、戶外、童裝、家電、美妝等實現(xiàn)猛增,多個細分領域迎來超100%的翻倍增長。

雙11步入第十四年,電商渠道里品牌競爭早已白熱化。拼多多勝在性價比,唯品會是特價清庫存。令人驚訝的是,唯品會已連續(xù)39個季度實現(xiàn)盈利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唯品會總市值380億元左右,卻有接近190億元的凈現(xiàn)金資產。雖然是電商戰(zhàn)場上的“小配角”,唯品會上演了垂直電商的“不死神話”。

消費群體更迭,時代風云變幻,電商的格局也悄然生變。

庫存“造”神話

2008年到2018年是中國電商飛速發(fā)展的黃金十年。

彼時,面對前所未有的電商藍海,不論是綜合電商還是垂直電商,都處于萌芽期。京東商城、淘寶商城(天貓前身)、1號店等電商平臺都剛剛起步;2008年8月,唯品會開始試水垂直電商;凡客誠品連獲融資,如日中天。

早在2005年,唯品會創(chuàng)始人沈亞便接觸到了法國VentePrivee,奢侈品限時搶購模式給了他靈感。積蓄了三年,唯品會便在廣州誕生了。

但從奢侈品切入電商的想法在前期的發(fā)展中困難重重。于是,沈亞選擇了更接地氣的方式——將品牌從奢侈品換到知名品牌,通過“低價特賣”的方式培養(yǎng)消費土壤。

短短兩三年時間,垂直電商的后起之秀如雨后春筍。聚美優(yōu)品的前身團美網在2010年創(chuàng)立,蘑菇街也在同年進入消費者視野。

與線上的火熱行程鮮明對比,線下的實體服裝產業(yè)在2011年秋天步入“寒冬”,陷入庫存危機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2012年上半年42家服裝企業(yè)總積壓庫存達到了驚人的483億元。

“困局”在智者眼中往往蘊藏著無限機遇。唯品會加大與服裝積壓的品牌合作,幫助他們處理尾貨,加快周轉。另一邊,消費者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大牌商品,一舉兩得。

唯品會憑借此“御風而行”。雖然經歷了股價下調、“流血上市”,但不被看好的唯品會在上市后的第三季度就實現(xiàn)了首次盈利。此后,股價更是一路上漲,從5美元/股至2013年的50美元/股上下。

2014年3月,唯品會股價經達170美元/股,一躍成為淘寶、京東之外的“電商第三極”。

唯品會初期重點周轉阿迪、耐克等知名國外品牌的積壓庫存,滿足了有名牌消費需求但沒有太強經濟實力的消費群體。國際名牌的藍海被開采之后,唯品會又瞄準了國內逐漸崛起的品牌,雙管齊下,成為了中國的線上“奧特萊斯”。

低價的背后,“假貨疑云”是所有電商都難以解決的戈耳狄俄斯之結。曾經盛極一時的凡客誠品和聚美優(yōu)品都曾因為“假貨風波”而一蹶不振。唯品會構建了“品控九條”、“正品十重保障”等一系列舉措,同時,引入品牌內部的正品溯源系統(tǒng)和防偽技巧,以及利用自己對正品貨源的一手經驗進行甄別。

唯品會的另一成功秘訣在于堅持服裝特賣的定位。首先,服裝行業(yè)比較容易產生庫存積壓;其次,服裝行業(yè)毛利率較高。這樣的定位也使唯品會培養(yǎng)出了一批具有一定審美追求和消費需求的女性用戶。

隨著“她經濟”的盛行,女性的服裝箱包,美妝首飾等行業(yè)都成為資本的寵兒。唯品會憑借“精選品牌+深度折扣+限時搶購”的正品特賣方式,縮小了一二線女性與三四線女性消費理念的差距,打造出了高復購率和高客單價的神話。

據(jù)網經社統(tǒng)計,2015年時唯品會在國內B2C電商中市場份額占到了3.2%,僅次于天貓和京東。這一格局持續(xù)到了2017年。

跌下神壇,轉型探索

2013年開始,唯品會就試圖在原有業(yè)務基礎上多元化為電商、物流以及金融三駕馬車。但2018年之后唯品會重新專注品牌特賣,走“小而美”路線。

唯品會和其所在的垂直電商一同“起飛”。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也帶著聚美優(yōu)品迅速躍升為化妝品垂直電商第一名;蘑菇街5年攀高峰,他們都是時代的翹楚。

但燒光了1300億的垂直電商,經歷了短暫的黃金期后開始走下坡路。市值最高曾超400億的聚美優(yōu)品終結了6年的上市路,最后消失;走進“死胡同”的蘑菇街低調赴美上市自救,成為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落寞者。

唯品會自2015年增速開始放緩,業(yè)務增長乏力,面臨老用戶流失、新用戶留存短等問題。2017年開始,唯品會大股東先后退出。2018年底,唯品會市值縮水至37億美元。

2015年,拼多多橫空出世,收割“五環(huán)外”的消費者,其“百億補貼”也直接對標著唯品會引以為傲的“低價特賣”。

很快,2018年,拼多多躋身僅次于天貓和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平臺。甚至據(jù)企鵝智酷調查,拼多多的消費群體和唯品會的用戶畫像高度重合。

“著急”的唯品會開始探索垂直電商的新路徑。線上,聯(lián)手京東騰訊獲得更大的流量,并上線“云品倉”小程序;線下,延續(xù)之前的試水,推出開在購物中心里面向C端的店鋪和面向B端服務代購批發(fā)群體的開在郊區(qū)的唯品倉。

同時,入局to C和to B的社交分銷領域,撬動to C的個人和小B的代購群體,加速從貨架電商轉型為社交電商。2019年,唯品會甚至豪擲29億,收購杉杉奧萊,布局線下迷你“奧特萊斯”。從線上走到線下的唯品會,向歐洲的TJ MAXX靠攏。

一系列舉措給唯品會帶來了新的生機。據(jù)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,唯品會旗下的奧特萊斯在第三季度實現(xiàn)凈收入約7000萬元。

財報顯示,唯品會2021年全年實現(xiàn)營收1171億元,同比增長15%,實現(xiàn)凈利潤46.81億元,2022年第一季度,唯品會實現(xiàn)凈收入252億元;2022年第二季度營收245億元,SVIP用戶繼續(xù)同比增長21%。

一系列數(shù)字背后,有關唯品會的成與敗卻是眾說紛紜。一方面,連續(xù)39個季度盈利,高價值客群持續(xù)增長。

另一方面,數(shù)據(jù)又顯示了唯品會增長乏力的殘酷現(xiàn)實。唯品會的活躍用戶數(shù)、GMV、營收等全部呈現(xiàn)下降趨勢。2021年增速同比下滑20.76%,業(yè)績增收不增利;2022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17.23%。季活用戶數(shù)同比下降18%,GMV同比減少16%。

誰在唯品會買買買?

如今,一個新的課題擺在了唯品會的面前:如何吸引新的消費群體?

Z世代追求消費體驗,勇于嘗試新鮮事物,無論是小紅書的種草,還是直播間里做李佳琦的“所有女生”,其本質都是追求最高的性價比。

打著“尾貨清倉”旗號的唯品會可能是大學生經濟拮據(jù)下的被迫選擇,也可能是初入職場青年人的“將就消費”,但一定不會是追求個性Z世代的第一選擇。

據(jù)第三方機構的調查顯示,在00后主力消費群中,多數(shù)都表示沒有使用過唯品會,更有甚者從未聽說過唯品會平臺或并不知道平臺主營業(yè)務。但提起淘寶、京東、拼多多、小紅書、抖音,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表示熟悉或經常使用。

同時多家機構調研發(fā)現(xiàn),Z世代不會將目光局限于單一平臺。拼多多價格“感人”,淘寶天貓品類豐富,京東自營的物流速度和服務一流,唯品會的品牌特賣正品有保障。針對不同的平臺特性,年輕消費者也開發(fā)了各類復雜的剁手攻略、拼多多百億補貼、淘寶88VIP會員、唯品會SVIP會員和超級大牌日等。

唯品會的不可替代性相較綜合電商平臺本就處于劣勢。尤其一旦出現(xiàn)假貨等風波時,Z世代消費者極容易對其喪失信心,轉身投入其他電商平臺的懷抱。

但“Z世代真會拋棄唯品會”?有意思的是,知乎上曾有條熱帖叫“為什么用唯品會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”。

近幾年,一向擅長穿戴類特賣的唯品會,開始逐漸擴大特賣范圍,發(fā)力3C數(shù)碼、家電等產品的特賣。

據(jù)唯品會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今年“618”,小家電成為消費者極為青睞的品類之一,其中95后購買小家電的銷量上漲達197%,漲幅遠遠領先其他年齡段。今年以來,90后、95后消費者的新銳美妝品牌購買量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3%、32%,是80后增速的1.7倍。

不難看出,后疫情時代,新一代消費者價值觀逐漸趨向于理性。唯品會也推行了各種舉措迎合Z世代年輕人的消費潮流,但并未跳出自身的“舒適圈”。

年輕人不是不消費,只是更“精致?lián)浮薄?/p>

結語

飛速發(fā)展的電商流量日趨見頂,近五年出現(xiàn)了越來越多像拼多多、淘特等面向下沉市場的電商產品,加上抖音、快手直播電商興起,低價特賣模式的垂直電商很難留住老用戶、吸引新用戶。

看似默默無聞的唯品會近幾年一直加固“品牌特賣”的護城河和尋求新的業(yè)績增長點,但也難再創(chuàng)多年前的輝煌。

畢竟“品牌特賣”的壁壘逐漸降低,供應鏈數(shù)智化升級之下,庫存尾貨在減少;Z世代對品牌不敏感,更追求個性、品質和性價比;綜合電商提供的不止舊款低價大牌正品,還有更多新款低價大牌正品。

年輕人早已不再拘泥于的固定平臺,垂直電商也要早做打算。

本文為轉載內容,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原著作權人。

閱讀全文>>

平地一聲驚雷起。

近段時間,跨境電商“洋碼頭”遭到商家聯(lián)合商討,曝光平臺提現(xiàn)困難,流程被無限拉長。而當維權團體趕往洋碼頭位于上海的總部時,竟發(fā)現(xiàn)洋碼頭因付不起房租而“人去樓空”,內部無一辦公人員。

圖/Tech星球

相關物業(yè)表示,洋碼頭拖欠了自今年起的物業(yè)相關費用,金額涉及數(shù)十萬元,已提起相關訴訟。

種種跡象足以說明,洋碼頭的資金鏈出了大問題。更早之前,洋碼頭創(chuàng)始人曾碧波就公開承認,由于綜合因素,2022年5月1日前的大量歷史貨款已經無法結算,截至8月8日,總共貨款欠款為2億元,這個數(shù)字還不包括3800萬元的保證金。

針對不斷發(fā)酵的輿論爭議,9月19日,曾碧波在接受《中國企業(yè)家》采訪時表示,因為疫情和戰(zhàn)略誤判,導致了現(xiàn)在的困境。目前,曾碧波已經將房子、車子賣掉,用來償還負債,并表示絕不跑路。

作為紅極一時的“海淘元老”,巔峰時期,洋碼頭平臺擁有認證買手超8萬名,覆蓋全球六大洲83個國家,每日可供購買的商品數(shù)量超過80萬件。

迅猛的發(fā)展勢頭,也讓資本屢屢青睞。從2011年開始獲得7輪融資共計10.8億元,甚至因為“惜售”,曾碧波還拒絕了一些投資人。

時移世易,現(xiàn)實總是異常殘酷。如今,并購成了曾碧波所能想到的最合適的出路,屬于洋碼頭的那些光輝歲月,終究過去了。


01 踩準風口迅速崛起,占盡天時地利人和


成立于2009年的洋碼頭,是最早一批進入跨境電商的玩家。創(chuàng)始人曾碧波曾就職于雅虎和ebay,因為這段經歷,回國創(chuàng)業(yè)的曾碧波將方向瞄準了跨境貿易。

不得不說,洋碼頭崛起的時間相當微妙。彼時正是國產毒奶粉被曝光之際,國人避之不及,為了讓大家能夠便捷的買到海外正品奶粉,洋碼頭順勢誕生,借此風向刮起了“海淘熱”。

據(jù)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0年至2013年,我國海外購物貿易總額由原來的100億人民幣左右迅速增加至800億人民幣左右,洋碼頭恰到好處地趕上了這波紅利。

隨后,中國互聯(lián)網公司進入了高速擴張的“黃金十年”,熱錢滾燙,消費旺盛,洋碼頭占盡天時地利人和。

從成立初期,洋碼頭就確立了“輕平臺、重物流”的策略。其中,買手模式是洋碼頭平臺的最大特色之一。

洋碼頭不做自營業(yè)務,而是為國內消費者與國外的買手(個人代購/零售商家)搭建平臺,平臺上的商品全部來自海外個人買手(C2C)及零售商(B2C),海外商品則由自己布局的貝海國際物流運送至國內過關,再經國內物流公司送至消費者手中??梢哉f,強大的買手團隊構成了洋碼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的基礎。

而打通了上下游產業(yè)鏈的貝海物流,不僅國際費用遠低于行業(yè)價格,且運送時間可以媲美四大國際快遞公司,能服務2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每周有90多個國際航班入境,足以支撐起跨境電商碎片化、爆發(fā)性的跨境運輸需求。

“買手商家制+自建物流基礎設施”的輕重搭配模式,讓洋碼頭在跨境電商發(fā)展早期,迅速搶占了市場,短時間內就吸引了百萬級別的消費者,成為名副其實的領跑者。

到2014年,洋碼頭的全球中心布局已經基本完成,而阿里、京東等互聯(lián)網巨頭的跨境進口業(yè)務才剛剛起步。洋碼頭的銷售額更是在這年達到了驚人的6.6億元,是2013年的2倍之多。

炙手可熱下,各路資本紛至沓來。2014年,A輪融資數(shù)千萬人民幣,估值超過10億美金,被稱為下一個獨角獸。僅過了1年,2015年又獲得了超過1億美元的B輪融資。

或許是眼前的風光,給了洋碼頭底氣。洋碼頭宣布全面取消收取海外商家平臺服務費,進一步降低了海外商家進入門檻。這使得洋碼頭海外買手的規(guī)模進一步擴大,但也埋下了矛盾爆發(fā)的隱患。

圖/洋碼頭官網

據(jù)艾媒咨詢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在2017年Q1,洋碼頭以26.3%的市場份額,牢牢占據(jù)獨立型跨境電商的領頭羊位置。

盡管憑借著成熟的物流體系和前期的經驗積累,洋碼頭暫時處于上風,但事實上,洋碼頭的優(yōu)勢已經不再明顯。

藍海早已變成紅海,行業(yè)馬太效應日益加劇。既有天貓國際、網易考拉、京東全球這樣的霸主,也有眾多如蜜淘網等同量級小平臺的環(huán)伺,洋碼頭不僅要面臨同質化嚴重的競爭壓力,還要在此起彼伏的價格戰(zhàn)中艱難前行。

圖/格隆匯新股

前有強敵,后有追兵,步步緊逼下,洋碼頭的好日子很快到了頭。


02 內憂外患舉步維艱,先發(fā)優(yōu)勢蕩然無存


2017年7月,新京報發(fā)布報道稱,洋碼頭所謂“海淘”、“中古”的奢侈品箱包,大部分來自廣州白云皮具城。隨后,記者親自測驗,將售價400元的高仿手包,在洋碼頭以7000元的高價賣出。

知乎上,一位洋碼頭內部員工透露,平臺對買手資質審核并不高,只需身份證、銀行流水、居住證明就可以開店,但這些證件都是PDF和照片,完全可以作假,監(jiān)管程序形同虛設。

不僅如此,洋碼頭的代購生意還催生了一系列“造假”行業(yè),各種亂象層出不窮。在“電訴寶”受理的跨境電商領域用戶投訴有效數(shù)據(jù)中,洋碼頭位于前列。

退款問題、網絡售價、商品質量、售后服務等都是焦點,各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無一幸免,不斷消耗著用戶的耐心和信任度。由于被投訴次數(shù)太多,洋碼頭被認定為“謹慎下單”購買評級。

假貨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,線上流量爭奪戰(zhàn)也在2018年進入白熱化階段,絲毫不給洋碼頭喘息時間。相比于在電商業(yè)務上深耕多年,早已培育出巨大流量池的巨頭們,洋碼頭新流量的獲取異常困難。

嘗試微信小程序,發(fā)現(xiàn)小程序是鏈接工具,沒有流量;在公眾號做投放,然而用戶基本上不跳轉、不轉化。洋碼頭還曾嘗試過社交電商,無論是5%-55%的返利誘惑,還是合伙人制度的出臺,都是雷聲大雨點小,甚至由于傳銷隱患,反倒重挫了洋碼頭的口碑。

新增用戶來源不足,洋碼頭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,“天”陡然間就變了。為盡快找到突破口,洋碼頭與抖音建立合作,開啟海淘直播,曾碧波也走進直播間親自帶貨,這一舉措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。

然而,好景不長,隨著保稅進口物流模式的出現(xiàn),洋碼頭僅剩的物流優(yōu)勢這張王牌,也蕩然無存,消費者的流失在所在免。

雪上加霜的是,洋碼頭的資金鏈出現(xiàn)了嚴重問題,融資進度一再擱淺,只得被迫進行大規(guī)模裁員和業(yè)務收縮。

2019年,天貓國際收購網易考拉,跨界電商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。天貓國際與考拉海購、京東國際,穩(wěn)穩(wěn)地進入了第一梯隊。曾經的先驅洋碼頭,已然被甩在了后面。

圖/艾媒咨詢

直到突如其來的疫情“黑天鵝”,讓拼命掙扎中的洋碼頭,獲得了一絲轉機。疫情期間,國家不斷發(fā)布利好政策支持跨境電商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,持續(xù)擴大的市場吸引著更多投資方,洋碼頭終于又拿到了融資,且是連續(xù)三筆,每筆融資都超億元。

因為消費者出不了國,只能從平臺消費,2019年至2020年,洋碼頭交易額接近70億,盈利近5000萬元。大好形勢,讓曾碧波覺得自己成為了真正的“碼頭哥”,為了獲得更多籌碼來守住市場,洋碼頭動起了上市的心思。

然而,就是這個決定,讓洋碼頭又一次走進了“死胡同”。


03 再度瀕臨生死邊緣,洋碼頭還有未來嗎?


為了順利上市,洋碼頭動作頻頻,卻印證了“欲速則不達”的道理。

洋碼頭一度計劃海外上市,為此搭建了紅籌架構,但是同類型的寺庫、蘑菇街等在美股的表現(xiàn)太差,洋碼頭轉向了國內資本市場。

從去年5月份以來,洋碼頭一直在著手拆除紅籌架構。然而,曾碧波低估了其中的復雜程度,切換上市目的地意味著,除了股權架構需要合規(guī),還需要在商業(yè)模式上能夠自洽。

洋碼頭不得不將平臺上的資金結算系統(tǒng)重新改造和切割,全部委托給有資質的支付機構,以及全部在境外結算。一些買手因為資金審查問題選擇了不再經營,洋碼頭的處境反而更加被動。

僅僅拆除紅籌架構,曾碧波就花去了1.5億元。但當時“根本不差錢”的洋碼頭并不在意,直到股東方新浪微博退股還了一個億的現(xiàn)金,銀行抽貸拿走8000多萬,賬戶資金所剩無幾時,洋碼頭才開始慌了。

2021年7月,洋碼頭的資金鏈再次出現(xiàn)問題。洋碼頭不僅將融資燒光,還扣下了平臺買手的保證金、貸款,最后連房租、物業(yè)費、水電費都交不出了。

而隨著滴滴流血上市風波的蔓延,安全審查不僅斃掉了2C模式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國外上市之路,還斃掉了投資機構的熱情,洋碼頭融資無望。

禍不單行,2022年國內疫情的反撲,成了壓倒洋碼頭的最后一根稻草。由于前期的危機意識不足,洋碼頭缺乏應對準備,從供應鏈、物流到消費者需求端,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。

長期以來,在供應鏈端,洋碼頭一直采取的是國際直郵的物流模式,在海外建設海外倉。國內對于進口物資防疫要求升級之后,國際進口快遞的航班運能大幅減少,口岸清關時效拉長,導致用戶訂單取消率大幅提高,買手的資金結算回籠也受到嚴重影響,最終一發(fā)不可收拾,上市計劃也由臨門一腳變成了擱置狀態(tài)。

最重要的是,國貨的強勢崛起,讓消費者漸漸不再熱衷國際品牌,進口業(yè)務不再紅火,洋碼頭的生存空間遭到進一步擠壓。

雪崩發(fā)生時,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。幾起幾落,洋碼頭本有機會可以打個翻身仗,卻又每每將一手好牌打爛,無論是假貨的誠信問題,還是后疫情時代的影響,亦或戰(zhàn)略上的接連失誤,都在讓洋碼頭加速“下沉”。

今年9月中旬,曾碧波在接受采訪時表示,對于商家欠債問題,就算將自己的股權全部賣掉,也會償付這筆欠款。現(xiàn)在的做法是,創(chuàng)始人團隊進行股權稀釋,引入戰(zhàn)略投資,然后把歷史貸款分期陸續(xù)清償。

為了給公眾一顆定心丸,曾碧波還立了個flag:困難再大,洋碼頭也不會趴下,最不濟,還可以學習老羅,上演“真還傳”。

曾碧波還透露,目前至少有4家公司想要并購洋碼頭,具體情況暫時不能細說。但他表示,在半年之內,可能會有進一步的并購進度對外進行公布。

只是,如今負面纏身的洋碼頭,還能等到他的白衣騎士嗎?

參考資料:

1.伯虎財經《欠債兩億,人去樓空,洋碼頭“失血過多”》

2.Tech星球《解救洋碼頭:欠款2億,員工只剩50人,尋求并購》


本文為轉載內容,授權事宜請聯(lián)系原著作權人。

閱讀全文>>

創(chuàng)業(yè)視頻
更多

創(chuàng)業(yè)螢火
創(chuàng)業(yè)螢火
創(chuàng)業(yè)螢火
Copyright 2021 yinghuodd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0017053號-1
安徽螢火點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:安徽省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(qū)栢悅中心2412室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51-63844003舉報郵箱: jubao@yinghuodd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