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 快時尚餐飲 " 一詞如今已鮮少被提及,直到綠茶餐廳二次遞交招股書,不少 90 后對這一領域的初代網紅記憶才被重新 " 激活 "。
國慶節(jié)過后,一則老牌 " 網紅 " 餐廳綠茶再遞招股書的相關消息,激起了 90 后張瀟的回憶。
2014 年,綠茶餐廳作為當時國內網紅餐廳。當時還在北京工作的張瀟,最期盼的事就是每隔一段時間便和老公去打卡綠茶餐廳的不同菜系,并發(fā)朋友圈詳細點評每道菜的味道。" 面包的誘惑、綠茶烤雞和小鍋土豆是每次的必點菜 ",直到現(xiàn)在,她還記得當年的綠茶招牌菜。

綠茶餐廳招牌菜,圖源大眾點評
但隨著各類網紅餐飲品牌的增多,張瀟等年輕人便很少把綠茶餐廳作為社交場合的首選之地,綠茶餐廳在 95 后心中的存在感更是稀薄。" 綠茶餐廳是網紅餐廳嗎?" 連線 Insight 隨機采訪了多位 95 后用戶,對方均提出類似質疑。
餐飲界排行榜更能驗證這一現(xiàn)象。連線 Insight 梳理贏商大數(shù)據(jù)中心公布的歷年年度餐飲品牌榜單 TOP50 后發(fā)現(xiàn),綠茶餐廳最后一次上榜停留在 2016 年,此后再未出現(xiàn),與 " 時尚 "" 網紅 " 等標簽漸行漸遠。
直到今年 3 月,綠茶餐廳母公司綠茶集團赴港上市遞交招股書后,其才重回公眾視線。9 月底,因其招股書 6 個月內未更新、顯示失效,業(yè)內也隨之傳出這一初代網紅餐廳或將暫停 IPO 的猜測。
緊接著綠茶餐廳更新了招股書,否定這一猜測,但并未消除業(yè)內對其負面評價。據(jù)新消費日報報道,中國食品產業(yè)分析師朱丹蓬表示," 市場認為綠茶餐廳可能會暫停 IPO 的主要原因是其業(yè)績問題。此前登陸港股的海底撈、呷哺呷哺等餐飲企業(yè)在今年都遭遇了股價腰斬,這對品牌力相對較弱的綠茶餐廳來講,壓力更加明顯 "。
即便此次綠茶更新了招股書,財報數(shù)據(jù)依舊不亮眼。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,綠茶餐廳營收、凈利均有所好轉,實現(xiàn)扭虧,但日均接待人數(shù)、翻臺率等仍未恢復疫情前水平。
除了地域突破遲遲未有起色等內因外,文和友、和府撈面、陳香貴、費大廚等一眾新式餐飲品牌的出現(xiàn),也給綠茶餐廳增添不少壓力。這些網紅品牌注重品牌營銷和產品更新迭代,深得年輕人喜愛。
綠茶餐廳即便成功上市募得資金,獲得一筆 " 續(xù)命錢 ",或也很難力挽狂瀾,讓其重回曾經的高光時刻。
翻臺率下滑、利潤率平平,
綠茶沖刺上市
繼九毛九集團(太二酸菜魚母公司)上市后,曾經作為網紅餐廳綠茶也開始沖擊上市。
九毛九成熟的業(yè)務模型,引得不少資本為其買單。2019 年下半年,九毛九餐廳門店開始大幅擴張,同屬一母公司的另一子品牌太二酸菜魚也跑通了單店模型。因此,自九毛九 2020 年上市后的 90 天內,股價曾一度上漲近 90%。
反觀綠茶餐廳上市一事,卻并不被外界看好。
早年,借助 " 融合菜 " 和 " 高性價比 " 兩大亮點,綠茶餐廳踩準國內餐飲行業(yè)向精細化、時尚化消費升級的初期階段,重新定義品牌,將自己所在的中式餐飲賽道進一步細化定位為 " 中式休閑餐飲賽道 "。
彼時,綠茶餐廳贏得了不少消費者認可,其門店從杭州擴張到多地區(qū)后,便創(chuàng)下了現(xiàn)象級場景——創(chuàng)始人路妍表示,綠茶餐廳每天臺率為 6 次到 8 次,在大本營杭州甚至可以達到 12 次到 14 次。
餐飲行業(yè)一般以翻臺率衡量一家餐廳的運營情況。翻幾次臺,餐廳每天平均每張桌子都有幾撥客人。如果一家餐廳一天能夠翻 3 次到 4 次臺,通常就實現(xiàn)盈利。而早期綠茶餐廳幾乎每天都是滿座,據(jù)綠茶餐廳公開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4 年單店客流量甚至能到日均 1500 人,人均排隊兩小時。
趁此發(fā)展勢頭,路妍夫婦立下綠茶要 " 抓住餐飲業(yè)黃金十年 " 的豪言。但通過今年綠茶提交的兩份招股書來看,這一目標或難實現(xiàn),甚至綠茶已經走向下坡路。
最新招股書顯示,與去年同期相比,綠茶餐廳營收、凈利均有所好轉。2021 年前 5 個月,綠茶餐廳實現(xiàn)收入 9.06 億元,相較于 2020 年同期收入實現(xiàn)翻倍增長,凈利潤為 4833.6 萬元,實現(xiàn)扭虧。

綠茶餐廳凈利潤數(shù)據(jù),圖源招股書
綠茶餐廳即便摘掉了虧損帽子,或也很難獲得資本市場認可。
首先來看綠茶餐廳曾引以為傲的翻臺率。翻臺率是衡量客流量的重要數(shù)據(jù),最新招股書顯示,綠茶的翻臺率已經連續(xù)兩年下滑,從 2018 年的 3.48 次 / 日,下降到 2020 年的 2.62 次 / 日。而今年前 5 個月的翻臺率為 3.32 次 / 日,同時期的海底撈、呷哺呷哺的翻臺率分別為 3 次 / 日、2.6 次 / 日,九毛九旗下的九毛九西北菜的翻臺率為 1.8 次 / 日,太二酸菜魚的翻臺率為 3.7 次 / 日。
可以看出,綠茶的翻臺率低于太二酸菜魚,高于呷哺呷哺和海底撈。看上去似乎還不錯,但這距綠茶自己的巔峰期下滑不少。
2014 年,創(chuàng)始人路妍的丈夫王勤松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釋," 綠茶和其他餐廳不同之處在于翻臺率很重要,只有滿客之后翻臺才能賺錢。一天翻臺率 4 次是保本,最高是 7 次。4 次應該是大眾餐飲的一道門檻,如果達不到,那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"。
另外需要注意的一個現(xiàn)象是,招股書顯示,自 2018 年到 2021 年,綠茶餐廳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超一線城市的翻臺率急速下降,這意味著最有消費能力的一線城市的食客們正在離開綠茶餐廳,走向其他餐飲店,這對綠茶餐廳來說或許更為致命。
若高翻臺率是綠茶餐廳盈利的主要方式," 平價 " 則是其吸引食客的核心 " 利器 "。因此,近年來綠茶的客單價并未明顯提升,招股書顯示,從 2018 年到 2021 年上半年,綠茶餐廳的客單價分別是 54.8 元 / 位、58.4 元 / 位、61.3 元 / 位、59.9 元 / 位。綠茶創(chuàng)辦初期,客單價也是集中于 50 元 -60 元 / 位。
但同屬于中式餐廳的其他很多品牌,客單價大多高于綠茶餐廳。2021 年中報顯示,九毛九餐廳和太二酸菜魚的客單價分別為 59 元 / 位、79 元 / 位。大眾點評顯示,西貝的人均價已超過百元。

綠茶餐廳翻臺率、客單價數(shù)據(jù),圖源招股書
低客單價與不斷下滑的翻臺率疊加,自然導致綠茶餐廳在餐廳層面經營利潤率方面也表現(xiàn)平平。
2018 年到 2021 年 5 月,這一數(shù)字分別為 10.4%、11.7%、4.9% 和 11.6%。作為對比,與綠茶餐廳客單價相差不大的太二酸菜魚,今年上半年的餐廳層面經營利潤率為 23.4%。據(jù)灼識咨詢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大多數(shù)休閑中式連鎖餐廳在正常年份,可達到 10% 至 18% 的餐廳層面經營利潤率。
或許也是因為經營數(shù)據(jù)的顯著下滑,綠茶餐廳選擇 2018 年開啟擴張之路,借此增加總營收。招股書顯示從 2018-2020 年,其每年新開 34 家、60 家和 23 家店。
即便如此,綠茶餐廳的開店數(shù)量也遠不及同類品牌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 2021 年上半年,太二門店數(shù)量達 286 家,西貝門店數(shù)量約 374 家。與之相比,截至 2021 年前 5 個月,綠茶餐廳門店總數(shù)僅為 208 間。
綠茶目前為止并未開放加盟,全部為直營餐廳。招股書顯示,綠茶新開一家餐廳的平均成本在 330 萬元左右,單店投資回收期為 17.5 個月。而太二為 7 個月、外婆家為 7.4 個月。對比之后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綠茶餐廳屬于典型的重資產擴張模式。
新開的每一家店,都需要投入大量租金、裝修、員工成本。而 2017 年 5 月,綠茶以 30% 的股份換來合眾集團 7063 萬美元的戰(zhàn)略投資,再無外部資金的進賬。因此,通過上市募資,繼續(xù)擴大門店數(shù)量,成為綠茶沖擊上市的重要原因。
綠茶集團在招股書也披露了新規(guī)劃,計劃于 2021 年開設約 60 間新餐廳,其中 31 間餐廳已開始營業(yè),余下 29 間餐廳簽訂租賃協(xié)議。此外,2022 年至 2024 年每年開設 80 至 100 間新餐廳。
但如今資本市場愈加刁鉆,每日優(yōu)鮮、叮咚買菜、奈雪的茶等新品牌上市首日股價便破發(fā),綠茶餐廳如果成功上市,能經受住二級資本市場的考驗嗎?
難出爆款菜品,網紅餐廳不 " 紅 " 了
在 90 后張秋看來,綠茶餐廳是她和好友聚餐無處可吃時的備選項。" 以前吃綠茶是因為排隊的人多,現(xiàn)在吃綠茶是因為不用排隊 "。
在國慶黃金周,連線 Insight 走訪北京市朝陽大悅城后也發(fā)現(xiàn),即便綠茶餐廳旁邊的呷哺呷哺需要預約取號,也幾乎無人選擇去食客稀少的綠茶餐廳就餐。
但曾經,綠茶餐廳才是人們的首選。" 它當年起步時,恰好趕上了國內餐飲行業(yè)向精細化、時尚化消費升級的階段,吃到了國內購物中心大規(guī)模增長和人口的紅利。" 一位餐飲行業(yè)分析師告訴連線 Insight。
彼時,創(chuàng)始人王勤松也對媒體公開透露," 我們與國內大型商業(yè)連鎖地產都有戰(zhàn)略上的合作。" 綠茶能與商業(yè)地產一起享受客流福利,入駐一二線城市。綠茶餐廳在一線城市商場的租金占營業(yè)額 6% 之內,在二線城市開店,不但免租,商場還送裝修費。
綠茶還曾和海底撈、臺塑(臺灣餐飲品牌)組成兄弟聯(lián)盟,一起壓低供應商價格,降低成本。
一家企業(yè)的最佳投資時機,便是其市場規(guī)模和利潤率均處于上升期階段。或許,那個階段才是綠茶餐廳的上市黃金期。但綠茶并未及時抓住這一時機,并逐漸失去其市場優(yōu)勢。
作為一家成立超 10 年的老網紅餐廳,綠茶的招牌菜一直未更新——面包搭配冰淇淋(面包誘惑)、烤雞(綠茶烤肉)、烤肉(綠茶烤雞)等。顯然,爆品更新的速度太慢了。
招股書顯示,綠茶每年有 4 次菜單研發(fā)周期,2018 年、2019 年及 2020 年分別推出 94 道、120 道及 147 道新菜品。換句話說,2020 年中,平均每 2.5 天便推出一道菜。

綠茶餐廳菜單研發(fā)周期,圖源招股書
但如今的餐飲市場,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投資者,都更加喜歡能夠打造出大單品的品牌,更是偏好具有成癮性的味覺體驗。而綠茶主打 " 融合菜 ",其高頻推出的新品卻沒有成為爆款,究其原因是綠茶沒抓住新一代年輕群體的口味。
另外,在后疫情時代,綠茶并未重點發(fā)展外賣業(yè)務。招股書顯示,其外賣服務產生的收入由 2019 年的 2.53 億元減少至 2020 年的 2.32 億元,2021 年前五個月中,來自餐廳經營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占比高達 80%。
這與當時的餐飲市場發(fā)展趨勢背道而馳。疫情導致線下門店顧客減少,許多網紅餐廳放下身段,選擇增加外賣訂單進行自救。后來 2020 年下半年,全國多地相關部門也均發(fā)放外賣優(yōu)惠券、線下門店消費券等,來刺激用戶消費。
對于外賣業(yè)務占比少這一現(xiàn)象,綠茶餐廳在招股書解釋:" 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戰(zhàn)略側重餐廳經營,導致外賣訂單減少 "。
另外,作為初代網紅餐廳的綠茶餐廳,也在社交時代錯過了品牌營銷最好的時刻。
即便 2015 年王勤松接受媒體采訪時便表示 " 品牌營銷方面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,至少大大快于你的速度,這是第一 "。但連線 Insight 發(fā)現(xiàn),直到 2019 年年底,綠茶餐廳才開設了官方微博,官方抖音賬號今年才有,目前僅 600 多個粉絲,更新了三條視頻。

綠茶官方微博開設時間與抖音賬戶,
圖源綠茶餐廳官方賬號
很明顯,綠茶餐廳已經錯失了繼續(xù)成為網紅的窗口期。如今中高端餐飲品牌也降低價格,推出大眾化新品牌,以低價吸引顧客的綠茶餐廳也很難再紅了。
新消費大熱,但綠茶沒有好故事
如今新消費火熱的大環(huán)境下,綠茶餐廳的上市故事并不好講。
綠茶餐飲是單品牌餐飲公司,目前擬上市主體中只有 " 綠茶 " 一個品牌,存在品牌單一帶來的品牌 " 老化 " 問題。
縱觀休閑中式餐飲品牌這個細分行業(yè),排名第一的西貝和排名第三的九毛九等都是多品牌并行的策略。比如九毛九最早成立 " 九毛九西北菜 ",隨后單獨孵化出太二酸菜魚、慫重慶火鍋廠、那未大叔是大廚等副品牌,而且熱度均超過主品牌九毛九西北菜。
不過,和君咨詢合伙人、連鎖經營負責人文志宏在媒體采訪時表示,綠茶餐廳多品牌戰(zhàn)略需在下沉市場達到一定規(guī)模后進行," 綠茶餐廳總體規(guī)模較小,主品牌的品牌力仍需加強,如果同時推出多個品牌,反而分散精力。"
其實,綠茶餐廳創(chuàng)始人也曾試水過新餐飲品牌。據(jù)天眼查顯示,綠茶餐廳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王勤松名下有一家西藏關東造餐飲有限公司,成立于 2016 年 5 月 11 日。連線 Insight 在大眾點評搜索 " 關東造 ",僅發(fā)現(xiàn)一家位于杭州的門店,且已在 2019 年 " 暫停營業(yè) "。

杭州關東造餐廳已暫停營業(yè),圖源大眾點評
目前,從綠茶餐廳今年上半年重回盈利狀態(tài)來看,當下它面臨的最大難題不是如何活下去,而是重新喚醒這個具有江浙風格的品牌活力。
如今網紅光環(huán)散去的綠茶,更需要憑借高性價比和穩(wěn)定質量等基本功成為大眾餐飲品牌。眾所周知,綠茶曾屢屢發(fā)生食品安全問題,這一問題也是懸在餐飲行業(yè)之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。因此,其應重點在食品安全、供應鏈、服務等基本功方面下足功夫。
例如在用戶層面。曾為綠茶餐廳排隊 3 小時的 90 后消費者,如今消費能力今非昔比。" 性價比 " 對他們并不是主要吸引力。因此,根據(jù)新一代年輕客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品牌升級,較為重要。
同為網紅餐廳,外婆家一直在多方面提高自身創(chuàng)新能力。2018 年底,在快時尚餐廳普遍業(yè)績下滑的現(xiàn)狀下,外婆家率先對品牌定位進行重新梳理,從原本的時尚性價比變成了 " 好吃家常菜 "。
2020 年完成從模式創(chuàng)新到組織變革的再次迭代。經營模式方面,以 " 堂食 + 外賣 + 外帶 + 新零售 " 為主。門店方面,從 500-600 平米為主的大店,升級為 300-400 平米的小面積門店,同時還在菜單上做了優(yōu)化精簡。
除此之外,外婆家的開店策略也進一步調整。從原來的全國布局,調整為按區(qū)域推進,逐個攻占區(qū)域市場做透,甚至主動關閉經營不善的門店。
同為老網紅餐廳的外婆家在不斷更新迭代,適應新餐飲環(huán)境,但綠茶似乎一直滯留在 " 原點 ",未跟上時代變化。
從更大層面來看,如今新茶飲、面食、咖啡連鎖、烘焙等餐飲領域均迎來一個投融資 " 高潮 "。并且從今年 5 月開始,資本開始轉向線下餐飲??涓刚ù?、墨茉點心局、五爺拌面、爸爸糖吐司等更細分類別的新式線下餐飲品牌陸續(xù)獲得融資,且融資金額都不小。
而在資本市場靜默了許久的綠茶,如今也需要講出新故事。
值得關注的是,當下資本大多集中于布局短平快的小餐飲項目。這些小店項目人工成本低、產品線短、標準化程度高、出餐效率高,一經推出就能快速復制,迅速占領市場。顯然,以大店為主的綠茶餐廳在這一眾資本新寵中突出重圍,難度可想而知。
如今的國內餐飲行業(yè)已是紅海一片,這一行業(yè)里沒有壟斷的寡頭,任何一家餐廳都有機會做到龍頭,也有可能逐漸從市場上消失。正如眉州東坡的創(chuàng)始人王剛感嘆," 中國餐飲業(yè)的競爭,是像細沙一樣的競爭 "。
若對比黃太吉、雕爺牛腩等逐漸消失的網紅,綠茶至少還活著。但隨著更多玩家的進入,綠茶如果還不做出改變,生存狀況只會越加艱難,上市并不是解藥,創(chuàng)新和突圍才是關鍵。